中国古籍浩如烟海,仅中国地方志自唐、宋以后至今保存已近9000种,至少10余万卷。虽品种、版本繁多,种类齐全,内容丰富,价值无比,但也真伪掺杂、版本优劣有别,对读者、特别是不谙古籍的读者来讲,使用起来十分不便,需要有一定的方法、特殊的技巧,否则犹如大海捞针,徒劳无益。
古籍的使用需要哪些技法呢?
首先,要全面了解何为古籍
古籍指的是古代的书籍或著作。从记录文献的材料上讲,它有纸型、非纸型之别。从编纂形式上讲,它大致可分为汇编、专著、总集、别集、辞书、类书、政书、丛书、长编、约编、方志、表谱、图录、碑帖、信札等。古籍对于我们学习、研究、生活乃至社会的发展、人类的进步都起着不可低估的、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古书与现代书相比,有它特有的特点。如,古书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古书多无书名,古书不题作者,古书有单篇别行之例,古书多竖版、多线装等。
对古书的研究、使用中又涉及到目录、版本、校勘、辨伪、辑佚、编纂、标点、注释、翻译、保存等方面的知识。这些都是读者或研究者须掌握和熟悉的。熟悉、掌握了这些,有助于读者阅读、使用、研究它,因为不明古书之体例、之体裁,难读古人之书,难论古人之事,难示古籍之价值。
要想全面了解古籍,就要广泛涉猎有关古籍形体、方法、历史、理论等方面的书籍,这方面的知识丰富了、懂得多了,用古籍时才会得心应手、游刃有余。
其次,学会正确运用目录、序跋
要想学会使用古籍,最主要的是注重各种古籍目录的价值,并熟练运用它。
古籍目录是历代学人十分注重的读书、治学工具。它是人们了解历代图书概貌、古籍分布、古籍亡佚、辨章学术、考证源流、指导学习研究的主要帮手、顾问。清代王鸣盛曾在《十七史商榷》中提出:“目录之学,学中第一紧要,必从此问途,方能得其门而入……凡读书最切要者,目录之学。目录明,方可读书;不明,终是乱读。”江藩在《师郑堂集》中也指出“目录之学,读书入门之学也。”张之洞在《书目答问略例》中也指出:“读书不知要领,劳而无功。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,事倍功半。”余嘉锡先生更是将目录学的功用论述得全面:以目录著录之有无,断书之真伪;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;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,定古书之性质;因目录访求阙佚;因目录考亡佚之书;以目录书所载姓名卷数,考古书之真伪。
序跋指序文和跋文的总称。序文是写在古籍正文之前的文章,有作者自己写的,多说明写书宗旨、经过、作者介绍、刊刻过程,也有别人写的,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、思想。跋文是写在古籍正文之后的短文,内容大多属评价、鉴定、考释之类。熟知它,对读者了解、使用古籍作用极大,是学习、研究、运用古籍的学人十分看重、极为推崇的东西。一般情况下,有序无跋的较多,有跋无序的极少。
第三,要学会比较、选择版本
古籍历史悠久,十分丰富,但其中有真伪之别、优劣之分,读者使用时要极为慎重,尽量选择善本、真本。要鉴别、使用好的古籍,不是件易事,它需要我们掌握、了解许多与之相关的知识。
古籍因同一部门由于编辑、传抄、刻版、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本子。它有刻本、印本、抄本等类型。按朝代可分为唐刻本、五代刻本、宋刻本、金刻本、元刻本、清刻本。各刻本皆有自己显明的特色,如宋刻本“纸坚刻软,字画如写”,宋刻书多白口,元刻书多黑口,元刻书无讳字、多简字,明版书多宋版遗风余韵等。按刻印单位可分为官刻本、私刻本、坊刻本等。非雕刻的书又分为唐卷子本、抄本、稿本、影印本、铅印本、石印本等。1978年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编辑会议把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刻本、抄本(包括残本与散页),明代刻本、抄本(版印模糊、流传多者除外),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及抄本、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等认定为“善本”(好的本子,它须为足本、精校注本、旧刻抄本)。“善本”是历代学者求之不得、十分注重的珍本。
另外,使用古籍还要学会对版本的鉴别。鉴别古籍是很难做的工作,刻本的鉴别需要人们从碑记、序跋、题识、藏印、讳字、作者、著录、字体、纸张、色彩等方面严格把握。印本的鉴别需要看字体是否正整、匀称,行款是否直顺,页面是否明洁等。抄本的鉴别要从纸张、墨色、书法字体、室名藏印等方面着手。
在注意善本的同时,要注意对伪书的鉴别,因为有些伪书制作也是很精致的,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。根据历代经验,古籍中的“凡四部书之伪者,子为盛,经次之,史又次之,集差寡。凡经之伪,《易》为盛,纬候次之;凡史之伪,杂传记为盛,琐说次之;凡子之伪,道为盛,兵及诸家次之;凡集,全伪者寡,而单篇别什借名窜匿甚众。”(明代著名辨伪学家胡应麟语)
使用古籍时也应注意,古籍,特别是“善本”,由于距今久远,看它的原本对文史功底不是很厚实的人来讲十分困难,这时可选阅一些该书的精校注本。阅读名家的精校注本,一可省去读者许多宝贵的时间,二可从中获取许多相关的知识,三可得到大家的指点,事半功倍。如我们需要选用古代工具书,一般要选用较早的版本或近年经过精校的版本。这是因为,古代工具书流传的时间长,翻抄刻印的次数多,后刻的版本免不了有一些错字、漏字,更有的书商为了某种目的或由于某种客观原因,对书乱加修改,以至错误百出,故我们要选用较早的版本。较早的版本很不易得,但近年来出版的影印本、精校本却弥补了这一缺憾。影印本大都以罕见的善本为底本,保持了早期版本的原貌,而精校本经过了精选和仔细校勘,加了标点,或添附录、索引,不但错误少,还能集众本之长,校出各本异同,故往往被大家乐意采用。
使用古籍时注重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也是很重要的。古籍是我们治学的工具,用的多了,会悟出一套自己认为极佳的使用方法,会选出一些自己认为必须的、常用的、版本好的古籍。当然,好方法的得出,好版本的选定,离不开对古籍的相互比较。例如,目前国内外有关中国古代方志的古籍影印的不少,有中国江苏古籍出版社、上海书店、巴蜀书社联合出版的《中国地方志集成》,有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《中国方志丛书》,还有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》等,它们虽各有特色,但肯定有相对较好一些的,究竟哪一套好呢?不比不知道,一比便知晓。又如历来经学家把魏王弼、晋韩康伯注,唐孔颖达疏的《周易注释》十三卷本定为经学研究的范本,也是学术界长期比较使用不同版本得出的结论。
(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王东波)